獅子山楚王陵景點介紹:
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位于其西側300米遠的漢兵馬俑則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象征著衛戍楚王陵的部隊,兩處遺址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歷史。 1984年12月發現漢兵馬俑,揭開了這支沉睡兩千多年的地下部隊的神秘面紗。兵馬俑總數4000多件,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楚王陵,使得獅子山地區一舉成為全國矚目的旅游熱點。這座楚王陵不僅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奇特的結構更是獨樹一幟,前所未有。墓中出土了各類珍貴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國內考古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墓中殘留的楚王遺骨,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漢代三絕介紹:
漢代畫像石刻,被譽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這種漢代墓室、祠堂、石闕等建筑上的石刻裝飾畫是一部形象的漢代生活的“百科全書”, 標志著我國繪畫藝術已走向成熟。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共出土漢畫像石 700 余塊。 在精美的石刻畫面中,我們既可以觀看神仙世界的歌舞歡騰和富貴人家的奢華, 又可見市井百姓的喜怒哀樂和勞作的艱辛。
1984年12月,在徐州東郊獅子山西麓,發現了埋藏于地下二千多年共計四千余件的西漢彩繪兵馬俑。 這支象征著衛戍楚王陵墓的部隊分布于六條俑坑,由步兵、車兵和騎兵組成。步兵中有高大干練的官吏也有一 身戎裝普通戰士,如持長械俑、****手俑、發辨俑;車兵中則有刀槍不入的甲胄俑和駕駛戰車的御手俑; 騎兵俑則剛勁勇猛,蓄勢待發。步兵、車兵、騎兵三位一體,集中反映了西漢初年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國軍隊的整體建制 ,對于研究我國西漢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史及王國封建制度有著重要的意義。駐足俑坑前, 你會發現陪葬俑或圓睜雙目或眉宇緊鎖,或張口呼號或含情脈脈,或憂傷悲戚或肅穆思考……千姿百態、 栩栩如生。我們在感嘆楚國工匠的杰出制作工藝的同時,已被其豐富的藝術表現力所折服。
徐州是中國漢代陵墓的集中分布地區之一,是漢代楚國和彭城國的都城,在西漢四百余年里,計有十二代楚王和五代彭城王在此統治生活。王侯死后均在徐州市周圍營建了龐大的陵寢,王后、貴族寵臣等死后也無不以這些王陵為中心擇崗而臥。由于大批陵墓置建于山頂或山麓,地勢較高,這就使得其中相當一部分幸免于黃河無數次泛濫的湮沒之災,歷經二十年后得以再現今世,從而在徐州形成了中國及其罕見的獨特漢代王陵墓葬群。經過科學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如今以在徐州市附近的楚王山、北洞山、獅子山、馱籃山、小龜山、東洞山、南洞山、臥牛山和土山上發現或發掘出九處漢代楚王和彭城王的陵墓,其中獅子山楚王陵和龜山漢墓已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的文物旅游景區,向游人開放,成為徐州向世界展示其漢文化精華與風貌的著名文化旅游勝地。
獅子山楚王陵景點圖片:


 徐州漢兵馬俑是繼西安秦兵馬俑后的又一重大發現。作為楚王陵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漢
兵馬俑使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軍旅中士兵們的思想、神態和情感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具
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館,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由漢兵馬俑主館和水
下兵馬俑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形態各異的兵馬俑整齊地排列在六條俑坑中,儼然就是一支威
武雄壯的地下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