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樓:追憶千載空悠悠 燕子樓是唐貞元年間,朝廷重臣武寧軍節(jié)度使張愔鎮(zhèn)守徐州時,在其府第中為愛妾關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樓,因其飛檐挑角,形如飛燕,且年年春天南來燕子多棲息于此,故名燕子樓。 千百年來,燕子樓屢毀屢建,其址幾經(jīng)變遷,歷經(jīng)滄桑。 現(xiàn)存燕子樓是1985年徐州市人民政府于云龍公園知春島上重建的。樓為雙層,上下回廊環(huán)繞,秀麗典雅,古樸美觀,富有民族傳統(tǒng)風格。新建的燕子樓選址于知春島上,水浮綠洲,洲聳瓊樓,四面臨水,與北宋詩人陳薦《燕子樓》詩中“侍兒猶住水邊樓”詩句所描述的佳境一致。登樓矚目,近水遠山,花木扶疏,詩情畫意,令人心曠神怡。 關盼盼原隸身樂籍,后與張愔引為知己,結為伉儷。張愔死后,她矢志不嫁,在燕子樓中度過了孤獨、凄涼的后半生。燕子樓之所以聞名遐邇,除與關盼盼終于愛情的寂寞身世有關,也與歷代文人以燕子樓為題材吟詩填詞、度曲作文有關。最早將燕子樓與關盼盼入詩的是唐代張仲素與白居易的一組唱和詩《燕子樓》。貞元二十年(804年)白居易在校書郎任上,春天自長安東游徐、泗時見到佐宴的關盼盼。贈詩贊譽她“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后看到張仲素的《燕子樓》三首,知道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燕子樓十余年,又作《燕子樓》三絕句。宋代蘇軾在徐州任上曾游燕子樓,寫下“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的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