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湖:徐州首個“生態濕地公園”
九里湖生態濕地公園總面積22.3平方公里,涵蓋了鐵路茅夾線以北地區九里行政區劃的主要部分及銅山縣的一部分區域。根據分期實施的安排,今年將重點實施起步區內徐豐公路兩側約3.7平方公里集生態和旅游為一體的九里湖水景景觀區,其中水面面積達到60%。工程主要內容是水面治理和湖岸護坡、景觀綠化和部分道路廣場工程,并配套建設部分旅游服務設施,年度投資估算約1.5億元,計劃年內完成綠化及部分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規劃方案,明年計劃投資2—3億元,完成5.5平方公里的建設目標,再用5—8年的時間,完成12平方公里的建設目標。九里湖生態濕地公園建成后,將使我市形成“南有云龍湖、北有九里湖”的城市格局,不僅對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改善市區生態環境,拉動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也為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一個好去處。
什么是濕地? 濕地的定義有多種,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濕地定義是《濕地公約》作出的,即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咸水、咸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 濕地包括多種類型,珊瑚礁、灘涂、紅樹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澤、水庫、池塘、水稻田等都屬于濕地。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其表面常年或經常覆蓋著水或充滿了水,是介于陸地和水體之間的過渡帶。 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和生產力較高的生態系統。濕地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又是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給人類提供水和食物。濕地與人類息息相關,是人類擁有的寶貴資源,因此濕地被稱為“生命的搖籃”、“地球之腎”和“鳥類的樂園”。
|